校园一角

校园一角

校园一角

校园一角

校园一角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作品 > 两种和谐之我思

两种和谐之我思

2018年12月18日 09:14:10 访问量:8976

两种和谐之我思

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:“看得见的和谐比看不见的和谐更美。”这一真知灼见经历了千年风雨洗涤,更显智慧的光芒。

要理解其背后内涵,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“看得见的和谐”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,在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自由地相处,既无偏见亦不显优越,社会所呈现出的“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和谐便是一种看得见的和谐,是一种美。然而大多数时候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。现实中,由于个体的喜怒哀乐亦或是个性的种种差异,尤其是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日趋膨胀,人的功利性需要下,这种和谐往往是表面的,如同镜花水月一点即破;甚至这种和谐只是勒庞笔下“群体无意识”的产物,个体走向平庸与麻木。

而造成这种“看得见的和谐的虚幻性便是由于人们缺乏另一种更美的“看不见的和谐”。其反映的,便是一种本真自然的状态。缪尔曾言:“走向世界,我发现,就是走向内心。”个体“看不见的和谐”指的便是人内在的和谐发展,即“肉体我”、“精神我”、“社会我”所形成的平衡状态。它并非刻意而为,而是在阅历与体验的沉淀后形成的平衡。它并不如同初生时,好似一张白纸,而是像是一抹白光,经棱镜折射便绽放光芒。因此,这种“看不见的和谐”比“看得见的和谐”美得多。在这个层面上,不仅是个体本身,人与自然形成的并不可以而为,仿佛从一开始就有的和谐状态也成为一种“看不见的和谐”一如卢梭与瓦尔登湖之间的和谐。

需要注意的是,“看不见的和谐”与“看得见的和谐”并不是一元对立,非此即彼的。人与人之间真正“看得见的和谐”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,好比必需的泥土,身处其间的个体提供了更好的和谐发展自我的条件;同样,个体“看不见的和谐”会使个体褪去身上的矫揉造作,褪去一切宗教信仰上的偏见。若越来越多的个体成为这样意义上的自我,便自然地促进社会“看得见的和谐”了。

因此,“看得见的和谐”与“看不见的和谐”都有助于不断促进个体自身的发展,并由此推进社会的前进,形成一种美的循环。于是,如何做到“看不见的和谐”与“看得见的和谐”,并权衡好两者关系,便成为了需要着重权衡的问题。

 

 

 

编辑:刘华
上一篇:和谐需要内外兼修
下一篇:那年的春花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 版权所有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蜀ICP备05026635号
联系地址:西昌市胜利北路188号
联系电话 校办:0834-3301159
招 生 办:0834-3301212(高中)
0834-3222647(初中)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